一品楼品凤楼网站论坛_全国空降app下载安装,附近一百元约 ,包小妹24小时电话号码

政策法规
您当前的位置: 政策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98号 --财政部关于修改《代理记账管理办法》等2部部门规章的决定

时间:2019-03-14信息来源: 财政部网站【字体:

《财政部关于修改<代理记账管理办法>2部部门规章的决定》已经财政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部长   刘昆

                                                                2019314

财政部关于修改《代理记账管理办法》等2部部门规章的决定

  财政部部务会议决定:

  一、对《代理记账管理办法》作出修改

 ?。ㄒ唬┙谒奶跣薷奈?/span>申请代理记账资格的机构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为依法设立的企业;

  (二)专职从业人员不少于3名;

  (三)主管代理记账业务的负责人具有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不少于三年,且为专职从业人员;

  (四)有健全的代理记账业务内部规范。

  代理记账机构从业人员应当具有会计类专业基础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够独立处理基本会计业务,并由代理记账机构自主评价认定。

  本条第一款所称专职从业人员是指仅在一个代理记账机构从事代理记账业务的人员。

  (二)将第五条修改为:申请代理记账资格的机构,应当向所在地的审批机关提交申请及下列材料,并对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二)主管代理记账业务的负责人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不少于三年的书面承诺;

  (三)专职从业人员在本机构专职从业的书面承诺;

  (四)代理记账业务内部规范。

 ?。ㄈ┙诹醯冢ǘ┫钪械?/span>“20修改为“10。

  第(三)项修改为:(三)作出批准决定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申请人发放代理记账许可证书,并向社会公示。审批机关进行全覆盖例行检查,发现实际情况与承诺内容不符的,依法撤销审批并给予处罚。

 ?。ㄋ模┥救?span style="font-size: 12pt;">第八条第二款中的提交营业执照复印件,

 ?。ㄎ澹┙谑咛醺奈谑酢?/span>

 ?。┙谑醺奈谑咛?,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对代理记账机构及其从事代理记账业务情况实施监督,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并将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依法及时向社会公开。

  对委托代理记账的企业因违反财税法律、法规受到处理处罚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将其委托的代理记账机构列入重点检查对象。

  对其他部门移交的代理记账违法行为线索,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及时予以查处。

  (七)增加一条,作为第十八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现有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代理记账行为,可以依法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进行举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依法进行处理。

  (八)将第十八条改为第十九条,修改为:代理记账机构采取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代理记账资格的,由审批机关撤销其资格,并对代理记账机构及其负责人给予警告,记入会计领域违法失信记录,根据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并向社会公告。

 ?。ň牛┙诙惶醺奈诙?,修改为:代理记账机构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四条、第十六条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将代理记账机构及其负责人列入重点关注名单,并向社会公示,提醒其履行有关义务;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罚,并向社会公示。

 ?。ㄊ┰黾右惶?,作为第二十三条:代理记账机构及其负责人、主管代理记账业务负责人及其从业人员违反规定出具虚假申请材料或者备案材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警告,记入会计领域违法失信记录,根据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并向社会公告。

 ?。ㄊ唬┙诙醺奈诙逄酰救ケ咎踔械?/span>故意。

 ?。ㄊ┙诙奶醺奈诙?,修改为:未经批准从事代理记账业务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及有关规定予以查处。

 ?。ㄊ┙奖?/span>代理记账机构基本情况表作相应修改。

  二、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作出修改

  (一)将第七条第二项修改为: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不少于三年。

  删去第三项。

 ?。ǘ┙诎颂跣薷奈?/span>没有设置会计机构或者配备会计人员的单位,应当根据《代理记账管理办法》的规定,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或者持有代理记账许可证书的代理记账机构进行代理记账。

 ?。ㄈ┙谑跣薷奈?/span>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需要配备会计人员,督促其遵守职业道德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ㄋ模┙诙奶醯诙钚薷奈?/span>会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的,由所在单位进行处理。

 ?。ㄎ澹┥救サ诹惶?。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代理记账管理办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代理记账管理办法

2016216日财政部令第80号公布 根据2019314日《财政部关于修改<代理记账管理办法>2部部门规章的决定》修改)

  第一条 为了加强代理记账资格管理,规范代理记账活动,促进代理记账行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代理记账资格的申请、取得和管理,以及代理记账机构从事代理记账业务,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代理记账机构是指依法取得代理记账资格,从事代理记账业务的机构。

  本办法所称代理记账是指代理记账机构接受委托办理会计业务。

  第三条 除会计师事务所以外的机构从事代理记账业务,应当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以下简称审批机关)批准,领取由财政部统一规定样式的代理记账许可证书。具体审批机关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确定。

  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分所可以依法从事代理记账业务。

  第四条 申请代理记账资格的机构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ㄒ唬┪婪ㄉ枇⒌钠笠担?/span>

  (二)专职从业人员不少于3名;

 ?。ㄈ┲鞴艽砑钦艘滴竦母涸鹑司哂谢峒剖σ陨献ㄒ导际踔拔褡矢窕蛘叽邮禄峒乒ぷ鞑簧儆谌?,且为专职从业人员;

 ?。ㄋ模┯薪∪拇砑钦艘滴衲诓抗娣?。

  代理记账机构从业人员应当具有会计类专业基础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够独立处理基本会计业务,并由代理记账机构自主评价认定。

  本条第一款所称专职从业人员是指仅在一个代理记账机构从事代理记账业务的人员。

  第五条 申请代理记账资格的机构,应当向所在地的审批机关提交申请及下列材料,并对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ㄒ唬┩骋簧缁嵝庞么?;

  (二)主管代理记账业务的负责人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不少于三年的书面承诺;

 ?。ㄈ┳ㄖ按右等嗽痹诒净棺ㄖ按右档氖槊娉信?;

  (四)代理记账业务内部规范。

  第六条 审批机关审批代理记账资格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ㄒ唬┥昵肴颂峤坏纳昵氩牧喜黄肴虿环瞎娑ㄐ问降?,应当在5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视为受理;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规定形式的,或者申请人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申请。

 ?。ǘ┦芾砩昵牒笥Φ卑凑展娑ǘ陨昵氩牧辖猩蠛?,并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10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审批机关负责人批准可延长10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ㄈ┳鞒雠季龆ǖ?,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申请人发放代理记账许可证书,并向社会公示。审批机关进行全覆盖例行检查,发现实际情况与承诺内容不符的,依法撤销审批并给予处罚。

  (四)作出不予批准决定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书面通知应当说明不予批准的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七条 申请人应当自取得代理记账许可证书之日起20日内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第八条 代理记账机构名称、主管代理记账业务的负责人发生变更,设立或撤销分支机构,跨原审批机关管辖地迁移办公地点的,应当自作出变更决定或变更之日起30日内依法向审批机关办理变更登记,并应当自变更登记完成之日起20日内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代理记账机构变更名称的,应当向审批机关领取新的代理记账许可证书,并同时交回原代理记账许可证书。

  代理记账机构跨原审批机关管辖地迁移办公地点的,迁出地审批机关应当及时将代理记账机构的相关信息及材料移交迁入地审批机关。

  第九条 代理记账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的,分支机构应当及时向其所在地的审批机关办理备案登记。

  分支机构名称、主管代理记账业务的负责人发生变更的,分支机构应当按照要求向其所在地的审批机关办理变更登记。

  代理记账机构应当在人事、财务、业务、技术标准、信息管理等方面对其设立的分支机构进行实质性的统一管理,并对分支机构的业务活动、执业质量和债务承担法律责任。

  第十条 未设置会计机构或配备会计人员的单位,应当委托代理记账机构办理会计业务。

  第十一条 代理记账机构可以接受委托办理下列业务:

 ?。ㄒ唬└菸腥颂峁┑脑计局ず推渌喙刈柿?,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包括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

 ?。ǘ┒酝馓峁┎莆窕峒票ǜ?;

 ?。ㄈ┫蛩拔窕靥峁┧拔褡柿?;

 ?。ㄋ模┪腥宋械钠渌峒埔滴?。

  第十二条 委托人委托代理记账机构代理记账,应当在相互协商的基础上,订立书面委托合同。委托合同除应具备法律规定的基本条款外,应当明确下列内容:

 ?。ㄒ唬┧蕉曰峒谱柿险媸敌?、完整性各自应当承担的责任;

 ?。ǘ┗峒谱柿洗莩绦蚝颓┦帐中?;

  (三)编制和提供财务会计报告的要求;

 ?。ㄋ模┗峒频蛋傅谋9芤蠹跋嘤Φ脑鹑?;

 ?。ㄎ澹┲罩刮泻贤Φ卑炖淼幕峒埔滴窠唤邮乱恕?/span>

  第十三条 委托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ㄒ唬┒员镜ノ环⑸木靡滴袷孪睿Φ碧钪苹蛘呷〉梅瞎彝骋坏幕峒浦贫裙娑ǖ脑计局?;

 ?。ǘ┯Φ迸浔缸ㄈ烁涸鹑粘;醣沂罩Ш捅9?;

 ?。ㄈ┘笆毕虼砑钦嘶固峁┱媸?、完整的原始凭证和其他相关资料;

 ?。ㄋ模┒杂诖砑钦嘶雇嘶氐模蟀凑展彝骋坏幕峒浦贫鹊墓娑ń懈?、补充的原始凭证,应当及时予以更正、补充。

  第十四条 代理记账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ㄒ唬┳袷赜泄胤伞⒎ü婧凸彝骋坏幕峒浦贫鹊墓娑?,按照委托合同办理代理记账业务;

 ?。ǘ┒栽谥葱幸滴裰兄さ纳桃得孛苡枰员C埽?/span>

 ?。ㄈ┒晕腥艘笃渥鞒霾坏钡幕峒拼?,提供不实的会计资料,以及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行为的,予以拒绝;

 ?。ㄋ模┒晕腥颂岢龅挠泄鼗峒拼硐喙匚侍庥枰越馐?。

  第十五条 代理记账机构为委托人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经代理记账机构负责人和委托人负责人签名并盖章后,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外提供。

  第十六条 代理记账机构应当于每年430日之前,向审批机关报送下列材料:

  (一)代理记账机构基本情况表(附表);

 ?。ǘ┳ㄖ按右等嗽北涠榭觥?/span>

  代理记账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的,分支机构应当于每年430日之前向其所在地的审批机关报送上述材料。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对代理记账机构及其从事代理记账业务情况实施监督,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并将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依法及时向社会公开。

  对委托代理记账的企业因违反财税法律、法规受到处理处罚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将其委托的代理记账机构列入重点检查对象。

  对其他部门移交的代理记账违法行为线索,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及时予以查处。

  第十八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现有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代理记账行为,可以依法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进行举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依法进行处理。

  第十九条 代理记账机构采取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代理记账资格的,由审批机关撤销其资格,并对代理记账机构及其负责人给予警告,记入会计领域违法失信记录,根据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并向社会公告。

  第二十条 代理记账机构在经营期间达不到本办法规定的资格条件的,审批机关发现后,应当责令其在60日内整改;逾期仍达不到规定条件的,由审批机关撤销其代理记账资格。

  第二十一条 代理记账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批机关应当办理注销手续,收回代理记账许可证书并予以公告:

  (一)代理记账机构依法终止的;

 ?。ǘ┐砑钦俗矢癖灰婪ǔ废虺坊氐?;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二条 代理记账机构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四条、第十六条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将代理记账机构及其负责人列入重点关注名单,并向社会公示,提醒其履行有关义务;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罚,并向社会公示。

  第二十三条 代理记账机构及其负责人、主管代理记账业务负责人及其从业人员违反规定出具虚假申请材料或者备案材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给予警告,记入会计领域违法失信记录,根据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并向社会公告。

  第二十四条 代理记账机构从业人员在办理业务中违反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造成委托人会计核算混乱、损害国家和委托人利益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代理记账机构有前款行为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并给予警告;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睿罡卟坏贸?/span>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五条 委托人向代理记账机构隐瞒真实情况或者委托人会同代理记账机构共同提供虚假会计资料的,应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未经批准从事代理记账业务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及有关规定予以查处。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代理记账资格管理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八条 代理记账机构依法成立的行业组织,应当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建立会员诚信档案,规范会员代理记账行为,推动代理记账信息化建设。

  代理记账行业组织应当接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规定的“5、“10“20、“30均指工作日。

  第三十条 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报财政部备案。

  第三十一条 外商投资企业申请代理记账资格,从事代理记账业务按照本办法和其他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651日起施行,财政部2005122日发布的《代理记账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27号)同时废止。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1996617日财会字〔199619号公布,根据2019314日《财政部关于修改<代理记账管理办法>2部部门规章的决定》修改)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工作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组织的会计基础工作,应当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第三条 各单位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范的规定,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严格执行会计法规制度,保证会计工作依法有序地进行。

  第四条 单位领导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负有领导责任。

  第五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要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和指导,通过政策引导、经验交流、监督检查等措施,促进基层单位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国务院各业务主管部门根据职责权限管理本部门的会计基础工作。

第二章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第一节  会计机构设置和会计人员配备

  第六条 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不具备单独设置会计机构条件的,应当在有关机构中配备专职会计人员。

  事业行政单位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配备,应当符合国家统一事业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

  设置会计机构,应当配备会计机构负责人;在有关机构中配备专职会计人员,应当在专职会计人员中指定会计主管人员。

  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免,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

  第七条 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ㄒ唬┘岢衷?,廉洁奉公;

 ?。ǘ┚弑富峒剖σ陨献ㄒ导际踔拔褡矢窕蛘叽邮禄峒乒ぷ鞑簧儆谌辏?/span>

 ?。ㄈ┦煜す也凭伞⒎ü?、规章和方针、政策,掌握本行业业务管理的有关知识;

  (四)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五)身体状况能够适应本职工作的要求。

  第八条 没有设置会计机构或者配备会计人员的单位,应当根据《代理记账管理办法》的规定,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或者持有代理记账许可证书的代理记账机构进行代理记账。

  第九条 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业务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总会计师。总会计师由具有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担任。

  总会计师行使《总会计师条例》规定的职责、权限。

  总会计师的任命(聘任)、免职(解聘)依照《总会计师条例》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办理。

  第十条 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需要配备会计人员,督促其遵守职业道德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第十一条 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需要设置会计工作岗位。

  会计工作岗位一般可分为:会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会计主管人员,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结算,总帐报表,稽核,档案管理等??够峒频缢慊凸芾砘峒频牡ノ唬梢愿菪枰柚孟嘤ぷ鞲谖?,也可以与其他工作岗位相结合。

  第十二条 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但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

  第十三条 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轮换。

  第十四条 会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遵守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会计业务的培训。各单位应当合理安排会计人员的培训,保证会计人员每年有一定时间用于学习和参加培训。

  第十五条 各单位领导人应当支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对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做出显著成绩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应当给予精神的和物质的奖励。

  第十六条 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任用会计人员应当实行回避制度。

  单位领导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峒苹垢涸鹑?、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

  需要回避的直系亲属为: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配偶亲关系。

第二节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第十七条 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职业品质、严谨的工作作风,严守工作纪律,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第十八条 会计人员应当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工作的要求。

  第十九条 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并结合会计工作进行广泛宣传。

  第二十条 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第二十一条 会计人员办理会计事务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第二十二条 会计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运用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第二十三条 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领导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

  第二十四条 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和各单位应当定期检查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并作为会计人员晋升、晋级、聘任专业职务、表彰奖励的重要考核依据。

  会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的,由所在单位进行处理。

第三节  会计工作交接

  第二十五条 会计人员工作调动或者因故离职,必须将本人所经管的会计工作全部移交给接替人员。没有办清交接手续的,不得调动或者离职。

  第二十六条 接替人员应当认真接管移交工作,并继续办理移交的未了事项。

  第二十七条 会计人员办理移交手续前,必须及时做好以下工作:

  (一)已经受理的经济业务尚未填制会计凭证的,应当填制完毕。

 ?。ǘ┥形吹羌堑恼誓?,应当登记完毕,并在最后一笔余额后加盖经办人员印章。

 ?。ㄈ┱碛Ω靡平坏母飨钭柿?,对未了事项写出书面材料。

 ?。ㄋ模┍嘀埔平磺宀?,列明应当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印章、现金、有价证券、支票簿、发票、文件、其他会计资料和物品等内容;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从事该项工作的移交人员还应当在移交清册中列明会计软件及密码、会计软件数据磁盘(磁带等)及有关资料、实物等内容。

  第二十八条 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必须有监交人负责监交。一般会计人员交接,由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负责监交;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交接,由单位领导人负责监交,必要时可由上级主管部门派人会同监交。

  第二十九条 移交人员在办理移交时,要按移交清册逐项移交;接替人员要逐项核对点收。

  (一)现金、有价证券要根据会计帐簿有关记录进行点交。库存现金、有价证券必须与会计帐簿记录保持一致。不一致时,移交人员必须限期查清。

 ?。ǘ┗峒破局?、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完整无缺。如有短缺,必须查清原因,并在移交清册中注明,由移交人员负责。

 ?。ㄈ┮写婵钫驶в喽钜胍卸哉实ズ硕裕绮灰恢?,应当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各种财产物资和债权债务的明细帐户余额要与总帐有关帐户余额核对相符;必要时,要抽查个别帐户的余额,与实物核对相符,或者与往来单位、个人核对清楚。

 ?。ㄋ模┮平蝗嗽本艿钠本?、印章和其他实物等,必须交接清楚;移交人员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对有关电子数据在实际操作状态下进行交接。

  第三十条 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移交时,还必须将全部财务会计工作、重大财务收支和会计人员的情况等,向接替人员详细介绍。对需要移交的遗留问题,应当写出书面材料。

  第三十一条 交接完毕后,交接双方和监交人员要在移交注册上签名或者盖章。并应在移交注册上注明:单位名称,交接日期,交接双方和监交人员的职务、姓名,移交清册页数以及需要说明的问题和意见等。

  移交清册一般应当填制一式三份,交接双方各执一份,存档一份。

  第三十二条 接替人员应当继续使用移交的会计帐簿,不得自行另立新帐,以保持会计记录的连续性。

  第三十三条 会计人员临时离职或者因病不能工作且需要接替或者代理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或者单位领导人必须指定有关人员接替或者代理,并办理交接手续。

  临时离职或者因病不能工作的会计人员恢复工作的,应当与接替或者代理人员办理交接手续。

  移交人员因病或者其他特殊原因不能亲自办理移交的,经单位领导人批准,可由移交人员委托他人代办移交,但委托人应当承担本规范第三十五条规定的责任。

  第三十四条 单位撤销时,必须留有必要的会计人员,会同有关人员办理清理工作,编制决算。未移交前,不得离职。接收单位和移交日期由主管部门确定。

  单位合并、分立的,其会计工作交接手续比照上述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五条 移交人员对所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

第三章  会计核算

第一节  会计核算一般要求

  第三十六条 各单位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建立会计帐册,进行会计核算,及时提供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

  第三十七条 各单位发生的下列事项,应当及时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

 ?。ㄒ唬┛钕詈陀屑壑と氖崭叮?/span>

 ?。ǘ┎莆锏氖辗?、增减和使用;

 ?。ㄈ┱ㄕ竦姆⑸徒崴悖?/span>

  (四)资本、基金的增减;

 ?。ㄎ澹┦杖?、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莆癯晒募扑愫痛恚?/span>

 ?。ㄆ撸┢渌枰炖砘峒剖中⒔谢峒坪怂愕氖孪?。

  第三十八条 各单位的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保证会计指标的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前后各期相一致。

  第三十九条 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第四十条 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帐本位币。

  收支业务以外国货币为主的单位,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国货币作为记帐本位币,但是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境外单位向国内有关部门编报的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第四十一条 各单位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会计报表指标汇总和对外统一会计报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

  事业行政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和使用,应当符合国家统一事业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

  第四十二条 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的内容和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和会计帐簿,不得设置帐外帐,不得报送虚假会计报表。

  第四十三条 各单位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格式由财政部统一规定。

  第四十四条 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对使用的会计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的要求,应当符合财政部关于会计电算化的有关规定。

  第四十五条 各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峒频蛋附ǖ狄?、保管期限、销毁办法等依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

  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有关电子数据、会计软件资料等应当作为会计档案进行管理。

  第四十六条 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可以同时使用少数民族文字。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经济组织也可以同时使用某种外国文字。

第二节  填制会计凭证

  第四十七条 各单位办理本规范第三十七条规定的事项,必须取得或者填制原始凭证,并及时送交会计机构。

  第四十八条 原始凭证的基本要求是:

 ?。ㄒ唬┰计局さ哪谌荼匦刖弑福浩局さ拿?;填制凭证的日期;填制凭证单位名称或者填制人姓名;经办人员的签名或者盖章;接受凭证单位名称;经济业务内容;数量、单价和金额。

 ?。ǘ┐油獾ノ蝗〉玫脑计局ぃ匦敫怯刑钪频ノ坏墓?;从个人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有填制人员的签名或者盖章。自制原始凭证必须有经办单位领导人或者其指定的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对外开出的原始凭证,必须加盖本单位公章。

 ?。ㄈ┓蔡钣写笮春托⌒唇鸲畹脑计局ぃ笮从胄⌒唇鸲畋匦胂喾?。购买实物的原始凭证,必须有验收证明。支付款项的原始凭证,必须有收款单位和收款人的收款证明。

 ?。ㄋ模┮皇郊噶脑计局?,应当注明各联的用途,只能以一联作为报销凭证。

  一式几联的发票和收据,必须用双面复写纸(发票和收据本身具备复写纸功能的除外)套写,并连续编号。作废时应当加盖作废戳记,连同存根一起保存,不得撕毁。

 ?。ㄎ澹┓⑸跬嘶氐?,除填制退货发票外,还必须有退货验收证明;退款时,必须取得对方的收款收据或者汇款银行的凭证,不得以退货发票代替收据。

 ?。┲肮す鼋杩钇揪?,必须附在记帐凭证之后。收回借款时,应当另开收据或者退还借据副本,不得退还原借款收据。

 ?。ㄆ撸┚霞队泄夭棵排嫉木靡滴瘢Φ苯嘉募魑计局じ郊?。如果批准文件需要单独归档的,应当在凭证上注明批准机关名称、日期和文件字号。

  第四十九条 原始凭证不得涂改、挖补。发现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开出单位重开或者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开出单位的公章。

  第五十条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帐凭证。

  记帐凭证可以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帐凭证,也可以使用通用记帐凭证。

  第五十一条 记帐凭证的基本要求是:

 ?。ㄒ唬┘钦势局さ哪谌荼匦刖弑福禾钪破局さ娜掌?;凭证编号;经济业务摘要;会计科目;金额;所附原始凭证张数;填制凭证人员、稽核人员、记帐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或者盖章。收款和付款记帐凭证还应当由出纳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以自制的原始凭证或者原始凭证汇总表代替记帐凭证的,也必须具备记帐凭证应有的项目。

  (二)填制记帐凭证时,应当对记帐凭证进行连续编号。一笔经济业务需要填制两张以上记帐凭证的,可以采用分数编号法编号。

  (三)记帐凭证可以根据每一张原始凭证填制,或者根据若干张同类原始凭证汇总填制,也可以根据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但不得将不同内容和类别的原始凭证汇总填制在一张记帐凭证上。

 ?。ㄋ模┏嵴屎透砦蟮募钦势局た梢圆桓皆计局ね?,其他记帐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如果一张原始凭证涉及几张记帐凭证,可以把原始凭证附在一张主要的记帐凭证后面,并在其他记帐凭证上注明附有该原始凭证的记帐凭证的编号或者附原始凭证复印件。

  一张原始凭证所列支出需要几个单位共同负担的,应当将其他单位负担的部分,开给对方原始凭证分割单,进行结算。原始凭证分割单必须具备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凭证名称、填制凭证日期、填制凭证单位名称或者填制人姓名、经办人的签名或者盖章、接受凭证单位名称、经济业务内容、数量、单价、金额和费用分摊情况等。

 ?。ㄎ澹┤绻谔钪萍钦势局な狈⑸砦螅Φ敝匦绿钪?。

  已经登记入帐的记帐凭证,在当年内发现填写错误时,可以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内容相同的记帐凭证,在摘要栏注明注销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字样,同时再用蓝字重新填制一张正确的记帐凭证,注明订正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字样。如果会计科目没有错误,只是金额错误,也可以将正确数字与错误数字之间的差额,另编一张调整的记帐凭证,调增金额用蓝字,调减金额用红字。发现以前年度记帐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用蓝字填制一张更正的记帐凭证。

 ?。┘钦势局ぬ钪仆昃靡滴袷孪詈?,如有空行,应当自金额栏最后一笔金额数字下的空行处至合计数上的空行处划线注销。

  第五十二条 填制会计凭证,字迹必须清晰、工整,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阿拉伯数字应当一个一个地写,不得连笔写。阿拉伯金额数字前面应当书写货币币种符号或者货币名称简写和币种符号。币种符号与阿拉伯金额数字之间不得留有空白。凡阿拉伯数字前写有币种符号的,数字后面不再写货币单位。

  (二)所有以元为单位(其他货币种类为货币基本单位,下同)的阿拉伯数字,除表示单价等情况外,一律填写到角分;无角分的,角位和分位可写00,或者符号“——”;有角无分的,分位应当写,不得用符号“——”代替。

  (三)汉字大写数字金额如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等,一律用正楷或者行书体书写,不得用0、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简化字代替,不得任意自造简化字。大写金额数字到元或者角为止的,在或者字之后应当写字或者字;大写金额数字有分的,分字后面不写或者字。

 ?。ㄋ模┐笮唇鸲钍智拔从∮谢醣颐频模Φ奔犹罨醣颐?,货币名称与金额数字之间不得留有空白。

  (五)阿拉伯金额数字中间有时,汉字大写金额要写字;阿拉伯数字金额中间连续有几个时,汉字大写金额中可以只写一个字;阿拉伯金额数字元位是,或者数字中间连续有几个、元位也是但角位不是时,汉字大写金额可以只写一个字,也可以不写字。

  第五十三条 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对于机制记帐凭证,要认真审核,做到会计科目使用正确,数字准确无误。打印出的机制记帐凭证要加盖制单人员、审核人员、记帐人员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印章或者签字。

  第五十四条 各单位会计凭证的传递程序应当科学、合理,具体办法由各单位根据会计业务需要自行规定。

  第五十五条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要妥善保管会计凭证。

 ?。ㄒ唬┗峒破局びΦ奔笆贝荩坏没?。

 ?。ǘ┗峒破局さ羌峭瓯虾?,应当按照分类和编号顺序保管,不得散乱丢失。

  (三)记帐凭证应当连同所附的原始凭证或者原始凭证汇总表,按照编号顺序,折叠整齐,按期装订成册,并加具封面,注明单位名称、年度、月份和起讫日期、凭证种类、起讫号码,由装订人在装订线封签外签名或者盖章。

  对于数量过多的原始凭证,可以单独装订保管,在封面上注明记帐凭证日期、编号、种类,同时在记帐凭证上注明附件另订和原始凭证名称及编号。

  各种经济合同、存出保证金收据以及涉外文件等重要原始凭证,应当另编目录,单独登记保管,并在有关的记帐凭证和原始凭证上相互注明日期和编号。

  (四)原始凭证不得外借,其他单位如因特殊原因需要使用原始凭证时,经本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批准,可以复制。向外单位提供的原始凭证复制件,应当在专设的登记簿上登记,并由提供人员和收取人员共同签名或者盖章。

 ?。ㄎ澹┐油獾ノ蝗〉玫脑计局と缬幸攀ВΦ比〉迷龅ノ桓怯泄碌闹っ?,并注明原来凭证的号码、金额和内容等,由经办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领导人批准后,才能代作原始凭证。如果确实无法取得证明的,如火车、轮船、飞机票等凭证,由当事人写出详细情况,由经办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领导人批准后,代作原始凭证。

第三节  登记会计帐簿

  第五十六条 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和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帐簿?;峒普什景ㄗ苷?、明细帐、日记帐和其他辅助性帐簿。

  第五十七条 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必须采用订本式帐簿。不得用银行对帐单或者其他方法代替日记帐。

  第五十八条 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用计算机打印的会计帐簿必须连续编号,经审核无误后装订成册,并由记帐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字或者盖章。

  第五十九条 启用会计帐簿时,应当在帐簿封面上写明单位名称和帐簿名称。在帐簿扉页上应当附启用表,内容包括:启用日期、帐簿页数、记帐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姓名,并加盖名章和单位公章。记帐人员或者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调动工作时,应当注明交接日期、接办人员或者监交人员姓名,并由交接双方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启用订本式帐簿,应当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顺序编定页数,不得跳页、缺号。使用活页式帐页,应当按帐户顺序编号,并须定期装订成册。装订后再按实际使用的帐页顺序编定页码。另加目录,记明每个帐户的名称和页次。

  第六十条 会计人员应当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簿。登记帐簿的基本要求是:

 ?。ㄒ唬┑羌腔峒普什臼保Φ苯峒破局と掌凇⒈嗪?、业务内容摘要、金额和其他有关资料逐项记入帐内,做到数字准确、摘要清楚、登记及时、字迹工整。

 ?。ǘ┑羌峭瓯虾螅诩钦势局ど锨┟蛘吒钦?,并注明已经登帐的符号,表示已经记帐。

 ?。ㄈ┱什局惺樾吹奈淖趾褪稚厦嬉粲惺实笨崭?,不要写满格;一般应占格距的二分之一。

 ?。ㄋ模┑羌钦什疽美逗谀蛘咛妓啬樾?,不得使用圆珠笔(银行的复写帐簿除外)或者铅笔书写。

 ?。ㄎ澹┫铝星榭觯梢杂煤焐钦剩?/span>

 ?。保凑蘸熳殖逭实募钦势局?,冲销错误记录;

 ?。玻诓簧杞璐壤傅亩嗬甘秸室持?,登记减少数;

 ?。常谌甘秸驶У挠喽罾盖埃缥从∶饔喽罘较虻?,在余额栏内登记负数余额;

 ?。矗莨彝骋换峒浦贫鹊墓娑梢杂煤熳值羌堑钠渌峒萍锹?。

 ?。└髦终什景匆炒嗡承蛄羌?,不得跳行、隔页。如果发生跳行、隔页,应当将空行、空页划线注销,或者注明此行空白、此页空白字样,并由记帐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七)凡需要结出余额的帐户,结出余额后,应当在借或贷等栏内写明或者等字样。没有余额的帐户,应当在借或贷等栏内写字,并在余额栏内用表示。

  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必须逐日结出余额。

 ?。ò耍┟恳徽室车羌峭瓯辖嶙乱呈?,应当结出本页合计数及余额,写在本页最后一行和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过次页承前页字样;也可以将本页合计数及金额只写在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承前页字样。

  对需要结计本月发生额的帐户,结计过次页的本页合计数应当为自本月初起至本页末止的发生额合计数;对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帐户,结计过次页的本页合计数应当为自年初起至本页末止的累计数;对既不需要结计本月发生额也不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帐户,可以只将每页末的余额结转次页。

  第六十一条 帐簿记录发生错误,不准涂改、挖补、刮擦或者用药水消除字迹,不准重新抄写,必须按照下列方法进行更正:

  (一)登记帐簿时发生错误,应当将错误的文字或者数字划红线注销,但必须使原有字迹仍可辨认;然后在划线上方填写正确的文字或者数字,并由记帐人员在更正处盖章。对于错误的数字,应当全部划红线更正,不得只更正其中的错误数字。对于文字错误,可只划去错误的部分。

 ?。ǘ┯捎诩钦势局ご砦蠖拐什炯锹挤⑸砦?,应当按更正的记帐凭证登记帐簿。

  第六十二条 各单位应当定期对会计帐簿记录的有关数字与库存实物、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往来单位或者个人等进行相互核对,保证帐证相符、帐帐相符、帐实相符。对帐工作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ㄒ唬┱手ず硕?。核对会计帐簿记录与原始凭证、记帐凭证的时间、凭证字号、内容、金额是否一致,记帐方向是否相符。

 ?。ǘ┱收屎硕?。核对不同会计帐簿之间的帐簿记录是否相符,包括:总帐有关帐户的余额核对,总帐与明细帐核对,总帐与日记帐核对,会计部门的财产物资明细帐与财产物资保管和使用部门的有关明细帐核对等。

 ?。ㄈ┱适岛硕浴:硕曰峒普什炯锹加氩撇仁涤惺钍欠裣喾?。包括:现金日记帐帐面余额与现金实际库存数相核对;银行存款日记帐帐面余额定期与银行对帐单相核对;各种财物明细帐帐面余额与财物实存数额相核对;各种应收、应付款明细帐帐面余额与有关债务、债权单位或者个人核对等。

  第六十三条 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定期结帐。

 ?。ㄒ唬┙嵴是?,必须将本期内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帐。

 ?。ǘ┙嵴适?,应当结出每个帐户的期末余额。需要结出当月发生额的,应当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需要结出本年累计发生额的,应当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累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12月末的本年累计就是全年累计发生额。全年累计发生额下面应当通栏划双红线。年度终了结帐时,所有总帐帐户都应当结出全年发生额和年末余额。

  (三)年度终了,要把各帐户的余额结转到下一会计年度,并在摘要栏注明结转下年字样;在下一会计年度新建有关会计帐簿的第一行余额栏内填写上年结转的余额,并在摘要栏注明上年结转字样。

第四节 编制财务报告

  第六十四条 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定期编制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说明?;峒票ū戆ɑ峒票ū碇鞅怼⒒峒票ū砀奖?、会计报表附注。

  第六十五条 各单位对外报送的财务报告应当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格式和要求编制。

  单位内部使用的财务报告,其格式和要求由各单位自行规定。

  第六十六条 会计报表应当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帐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说明清楚。

  任何人不得篡改或者授意、指使、强令他人篡改会计报表的有关数字。

  第六十七条 会计报表之间、会计报表各项目之间,凡有对应关系的数字,应当相互一致。本期会计报表与上期会计报表之间有关的数字应当相互衔接。如果不同会计年度会计报表中各项目的内容和核算方法有变更的,应当在年度会计报表中加以说明。

  第六十八条 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认真编写会计报表附注及其说明,做到项目齐全,内容完整。

  第六十九条 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期限对外报送财务报告。

  对外报送的财务报告,应当依次编写页码,加具封面,装订成册,加盖公章。封面上应当注明:单位名称,单位地址,财务报告所属年度、季度、月度,送出日期,并由单位领导人、总会计师、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单位领导人对财务报告的合法性、真实性负法律责任。

  第七十条 根据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对财务报告进行审计的,财务报告编制单位应当先行委托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并将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随同财务报告按照规定的期限报送有关部门。

  第七十一条 如果发现对外报送的财务报告有错误,应当及时办理更正手续。除更正本单位留存的财务报告外,并应同时通知接受财务报告的单位更正。错误较多的,应当重新编报。

第四章  会计监督

  第七十二条 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

  第七十三条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监督的依据是:

  (一)财经法律、法规、规章;

  (二)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和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制定的具体实施办法或者补充规定;

 ?。ㄋ模└鞯ノ桓荨吨谢嗣窆埠凸峒品ā泛凸彝骋换峒浦贫戎贫ǖ牡ノ荒诓炕峒乒芾碇贫龋?/span>

 ?。ㄎ澹└鞯ノ荒诓康脑に?、财务计划、经济计划、业务计划等。

  第七十四条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应当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和监督。

  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弄虚作假、严重违法的原始凭证,在不予受理的同时,应当予以扣留,并及时向单位领导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经办人员更正、补充。

  第七十五条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伪造、变造、故意毁灭会计帐簿或者帐外设帐行为,应当制止和纠正;制止和纠正无效的,应当向上级主管单位报告,请求作出处理。

  第七十六条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应当对实物、款项进行监督,督促建立并严格执行财产清查制度。发现帐簿记录与实物、款项不符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超出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职权范围的,应当立即向本单位领导报告,请求查明原因,作出处理。

  第七十七条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指使、强令编造、篡改财务报告行为,应当制止和纠正;制止和纠正无效的,应当向上级主管单位报告,请求处理。

  第七十八条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应当对财务收支进行监督。

 ?。ㄒ唬┒陨笈中蝗牟莆袷罩ВΦ蓖嘶?,要求补充、更正。

 ?。ǘ┒晕シ垂娑ú荒扇氲ノ煌骋换峒坪怂愕牟莆袷罩?,应当制止和纠正。

 ?。ㄈ┒晕シ垂彝骋坏牟普⒉莆?、会计制度规定的财务收支,不予办理。

  (四)对认为是违反国家统一的财政、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财务收支,应当制止和纠正;制止和纠正无效的,应当向单位领导人提出书面意见请求处理。

  单位领导人应当在接到书面意见起十日内作出书面决定,并对决定承担责任。

 ?。ㄎ澹┒晕シ垂彝骋坏牟普?、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财务收支,不予制止和纠正,又不向单位领导人提出书面意见的,也应当承担责任。

 ?。┒匝现匚シ垂依婧蜕缁峁诶娴牟莆袷罩ВΦ毕蛑鞴艿ノ换蛘卟普?、审计、税务机关报告。

  第七十九条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违反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经济活动,应当制止和纠正;制止和纠正无效的,向单位领导人报告,请求处理。

  第八十条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应当对单位制定的预算、财务计划、经济计划、业务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第八十一条 各单位必须依照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接受财政、审计、税务等机关的监督,如实提供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以及有关情况、不得拒绝、隐匿、谎报。

  第八十二条 按照法律规定应当委托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的单位,应当委托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并配合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如实提供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以及有关情况,不得拒绝、隐匿、谎报,不得示意注册会计师出具不当的审计报告。

第五章  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第八十三条 各单位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结合单位类型和内容管理的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第八十四条 各单位制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ㄒ唬┯Φ敝葱蟹伞⒎ü婧凸彝骋坏牟莆窕峒浦贫?。

 ?。ǘ┯Φ碧逑直镜ノ坏纳⒁滴窆芾淼奶氐愫鸵?。

  (三)应当全面规范本单位的各项会计工作,建立健全会计基础,保证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

  (四)应当科学、合理,便于操作和执行。

  (五)应当定期检查执行情况。

  (六)应当根据管理需要和执行中的问题不断完善。

  第八十五条 各单位应当建立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单位领导人、总会计师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职责;会计部门及其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职责、权限;会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会计核算的组织形式等。

  第八十六条 各单位应当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主要内容包括: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设置;各会计工作岗位的职责和标准;各会计工作岗位的人员和具体分工;会计工作岗位轮换办法;对各会计工作岗位的考核办法。

  第八十七条 各单位应当建立帐务处理程序制度。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科目及其明细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会计凭证的格式、审核要求和传递程序;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帐簿的设置;编制会计报表的种类和要求;单位会计指标体系。

  第八十八条 各单位应当建立内部牵制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内部牵制制度的原则;组织分工;出纳岗位的职责和限制条件;有关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第八十九条 各单位应当建立稽核制度。主要内容包括:稽核工作的组织形式和具体分工;稽核工作的职责、权限;审核会计凭证和复核会计帐簿、会计报表的方法。

  第九十条 各单位应当建立原始记录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原始记录的内容和填制方法;原始记录的格式;原始记录的审核;原始记录填制人的责任;原始记录签署、传递、汇集要求。

  第九十一条 各单位应当建立定额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定额管理的范围;制定和修订定额的依据、程序和方法;定额的执行;定额考核和奖惩办法等。

  第九十二条 各单位应当建立计量验收制度。主要内容包括:计量检测手段和方法;计量验收管理的要求;计量验收人员的责任和奖惩办法。

  第九十三条 各单位应当建立财产清查制度。主要内容包括:财产清查的范围;财产清查的组织;财产清查的期限和方法;对财产清查中发现问题的处理办法;对财产管理人员的奖惩办法。

  第九十四条 各单位应当建立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主要内容包括:财务收支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财务收支审批程序;财务收支审批人员的责任。

  第九十五条 实行成本核算的单位应当建立成本核算制度。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核算的对象;成本核算的方法和程序;成本分析等。

  第九十六条 各单位应当建立财务会计分析制度。主要内容包括:财务会计分析的主要内容;财务会计分析的基本要求和组织程序;财务会计分析的具体方法;财务会计分析报告的编写要求等。

第六章  

  第九十七条 本规范所称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是指由财政部制定、或者财政部与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制定、或者经财政部审核批准的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执行的会计规章、准则、办法等规范性文件。

  本规范所称会计主管人员,是指不设置会计机构、只在其他机构中设置专职会计人员的单位行使会计机构负责人职权的人员。

  本规范第三章第二节和第三节关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簿的规定,除特别指出外,一般适用于手工记帐。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填制会计凭证和登记会计帐簿的有关要求,应当符合财政部关于会计电算化的有关规定。

  第九十八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国务院各业务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规范的原则,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报财政部备案。

  第九十九条 本规范由财政部负责解释、修改。

  第一百条 本规范自公布之日起实施。1984424日财政部发布的《会计人员工作规则》同时废止。